杨丽萍:孔雀与资本共舞

success_asana40

她不仅是观众喜爱的艺术家,还是文化产业改革的先行者,十几年来,执著行走在艺术与商业结合的探索之路上,2000年后就未领过国家工资;日前,深创投向其文化公司投资3000万,顺利完成交割

今年54岁的杨丽萍以舞剧《孔雀》作为其四十年舞蹈生涯收官演出的同时,还将借助资本的力量延续其舞蹈生命。深圳创新投资集团(下称“深创投”)向 云南杨 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近日完成交割。其中1000万元由深创投与昆明当地创投引导基金合作的云南红土创投出资,1500万元由深创投集 团总部出资,另外深创投的一位LP也跟投了500万元。

起起落落中摸索商业模式

杨丽萍出生于云南,身为洱源白族人的她自幼酷爱舞蹈。1971年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九年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并以“孔雀舞”闻名。但众多喜爱她的观众却不了解,杨丽萍很早就是一位民营文化企业家了。

2000年,杨丽萍离开了中央民族歌舞团,就没再领过国家的工资。回到云南,开始了她的艺术与商业的结合。

初次接触商业并不顺利。2001年,云南旅游舞蹈团找到杨丽萍,希望她能编排一台旅游题材的舞剧。随后杨丽萍用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到各个少数民族山寨采访,足迹遍布整个云南。然而,最终杨丽萍的作品并未获得投资方的认可,投资方撤资。

杨丽萍并未因为投资人的离开而放弃整个项目,并最终坚持依照市场运作的模式和企业化管理机制,打造出其经典作品《云南映象》。一年后,杨丽萍成立了云南映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2008年,杨丽萍的商业之路再次遇到挫折。因杨丽萍本人不再担当《云南映象》的主演,票房大跌,合伙人因与杨丽萍对公司的规划方向不一致,选择撤出,云南映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被迫解散。

不服输的杨丽萍选择了重组云南映象的演出和资产,并成立了云南响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次,杨丽萍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商业模式,让每个作品都有自己的商业化运作的公司,并实行驻场地演出和巡演“两条腿走路”。

与此同时,杨丽萍引入了新的合作伙伴——前瑞士银行特高私人资产管理部执行董事王焱武。对于引入职业经理人,杨丽萍的思路很简单:一个团体的发展需要有专业的人才来管理,“如果家长自己去管理的话,就乱了”。

“发展才是硬道理”

2010年,杨丽萍成立了“云南杨丽萍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亲任董事长。新的公司依然继续杨丽萍负责作品,王焱武负责商业的分工。一直专注于舞蹈艺术的杨丽萍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商业学习,而王焱武的存在即弥补了这一缺憾。

杨丽萍的“封山之作”《孔雀》于今年8月23日开启了为期近六个月的全国巡演。在《孔雀》酝酿时期,杨丽萍就曾表示,《孔雀》的海外版权可以卖出去,让其像麦当劳一样,在世界各地连锁经营。杨丽萍还透露,《孔雀》30%的制作费用已经拿到手。

尽管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提出了3~5年内登陆A股市场的规划,但对于上市,杨丽萍并不坚持。“不是人家投资我们,跟我们合作,就一定要上市,这个理 解是非 常错误的。上市只是发展的一个方向,能上就上,不上照样要发展。”所有的商业运作,在杨丽萍看来都是顺其自然:“本来我是觉得麻烦,所以不去想(上市)这 个事,但是经过他们的解释,了解到这是一种非常生态的生物链方式。做失败了也没关系,该灭就灭,该生就生。”

把艺术精品的价值做出来

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的赢利能力和成长性如何?深创投为何投资这样一个未必赚钱的公司?

2008年,在杨丽萍刚刚离开《云南映象》的舞台演出时,上座率曾一度下降近50%,但通过今年的运作,《云南映象》再次场场爆满。这源于《云南映 象》观 众群的特点:以散客为主,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籍游客,与国内游客看重杨丽萍的个人品牌不同,外籍游客更为看重的是舞蹈本身的民族元素。

据了解,深创投董事长靳海涛看完《云南映象》并与杨丽萍接触后,决定投资。研究过拉斯维加斯、百老汇、红磨坊这类国外演出产业,再看迪斯尼、米高梅这些百年大公司,深创投看到了演出市场的更大潜力,尤其是将艺术与旅游结合的爆发点。

“真正的艺术精品是有价值的,我们想把舞蹈演出做大,单是舞蹈也足以做出一家上市公司来。”深创投西南大区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做如是说。

随着资金的注入,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正在布局扩张路径,在西双版纳、上海、大理、丽江建设剧场,通过定点演出和巡演的方式提高公司营收。拿到投资 后,杨丽 萍将按照自己的意愿赞助一些国内的舞蹈大赛。她希望获奖的舞者和节目不会因为没有资金而失去演出的机会。这样做,不仅能给新星提供演出平台,也会给公司注 入新的优秀演员和艺术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