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没有,哈巴狗变不出星星来
刘洁琼的嗓子很亮,坐在客厅里给记者唱了一首延川民歌。
半斤猪肉四两粉,二两好面烙成饼。砂糖没有冰糖甜,枕头没有哥哥的胳膊弯弯绵……”
刘洁琼的剪纸带着浓郁的陕北民俗风情。嘴里唱着信天游,手上剪刀翻飞,一幅作品就是一首歌。邻居听见了说,啊呀,这婆姨神神叨叨,一晚上灯拉开不睡觉,哇哇地唱歌哩铰花哩,那是能扛吃还是能扛喝?
延川有句老话,男人有愁唱曲子,女人有愁哭鼻子。但刘洁琼和她的母亲都不是哭鼻子的女人。刘洁琼小时候,母亲白天上山劳动,到了晚上,别人家睡觉 了,母亲 点着麻油灯,靠在大枕头上,一边剪花,一边哼小曲。有时候她一觉醒来,母亲还在唱呢。“那时也感觉她神神叨叨的,等到自己后来也这样了,才发现心强的女人 有苦都不向别人倾诉,唱曲剪纸真是去烦啊。”
《悄悄话》表现相亲相爱的青年男女,打破多年不变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向心上人表达自己的爱情。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河湾柳下,都是他们幽会之地,道不尽的相思苦,说不完的悄悄话,羞涩与急切跃然纸上。
“心里有花,手中出花,下剪生花,花生花,生生不息,连绵不断,心里没有,哈巴狗变不出星星来。”这是她母亲常说的话,刘洁琼牢牢记在心里。
母亲高凤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是中国北方民间剪纸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她的作品从来都不“安分守己”,不是威风凛凛 就是 “撕胳膊裂腿”。尤其她剪的马,四条腿像风火轮一样向四方旋转。刘洁琼一样不喜欢“细蒙蒙”的东西,她的作品被人形容为“虎虎生气,精神健旺”。 陕北人喜欢吃羊肉,因为“有劲儿”,刘洁琼喜欢剪信天游,也因为“有劲儿”。一幅由《打酸枣》、《五哥放羊》等十首信天游拼成的第一幅巨幅作品《黄土地上 的信天游》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剪纸世纪回顾展”上获了一等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第二年,她以信天游为题材的第二幅大型剪纸作品《黄土高坡的歌》获 得山花奖的金奖。
刘洁琼和她的母亲高凤莲都是北方民间剪纸的代表人物
一把扔出去的剪刀
28岁以前,刘洁琼是不屑于拿剪刀的。因为没考上高中,又蹉跎成了“嫁不出去”的姑娘,心高气傲的她总是远离母亲的热闹。延川县文化馆的一位干部鼓励她说,你跟上学吧,你肯定能赶上你妈。刘洁琼的回答只有三个字:我不爱!
1995年,母亲的作品在北京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展览,县文化馆的干部百般说服刘洁琼去“玩玩”,她才答应和母亲同去。
“各国的妇女代表一进展厅就走到我老妈的作品前,所有人先是哇了一声,然后鼓掌。我吓了一跳,就是一张烂花花嘛,有啥可惊奇的,老外真搞笑。”一位 气质不 凡的老太太在展品前流连,文化馆的干部说,她是中央美院的冯真教授,让刘洁琼去送送。在大门口的一段对话,竟成为刘洁琼命运的转折。
老太太问,你是高凤莲的什么人?我说,女儿。你会不会剪纸?我性子直,回答,不会。懂吗?不懂。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不就是花花嘛。老太太说,错了, 这是中 国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遗产,你妈妈的一双巧手是宝贝。你看你长得这么漂亮,身体这么棒,不学剪纸就不棒了。”老太太拍拍她的肩膀离开了。刘洁琼第一次开始思 考剪纸的意义,站在母亲身边,她忽然有了自豪的感觉。
回到延川,文化馆办剪纸培训班,刘洁琼的母亲是辅导老师。在那位干部的鼓动下,刘洁琼带着一个朋友也去了。朋友手巧,三下两下剪了个拉手娃娃,刘洁 琼想, 我妈这么有名,我不能啥都不会。不肯服输的她拿起一块纸,却捏着剪子不知从何下手。“我悄悄问我妈,你给我画个花让我铰?我妈说你啥时候见我画过?剪刀下 去是纸烂又不是肉烂,你铰上又不疼。”这么多人,母亲太不给面子了,刘洁琼一生气,啪地一声将剪刀扔了出去。文化馆的干部笑呵呵地把剪刀拿回来,你铰吧, 凭你这一下扔,将来肯定有发展。
她忆起母亲曾跟人讲过,“剪纸任你摆来摆去,动作越大越好,才显得会动呢。孩子一生出来就哭得哇哇的,就是牲灵一出世,也是朝四面八方乱动才站起来 哩”。 她拿纸剪了个手脚东一个西一个乱动的小人,想到“莲生贵子”的说法,又把小人的眼睛剪成个莲花,谁知剪大了,一朵莲花把一张脸快占完了。没想到文化馆的干 部高兴地喊起来,大家快停一停,看看人家刘洁琼铰的这幅花儿,这才是高凤莲的女儿,你们谁敢这样剪?
从此,刘洁琼再也没放下剪刀。
后来,二姐的女儿樊蓉蓉也喜欢上了剪纸,一家三代开始一起参加各种活动。有一次,三人作品被送到省里展览,评委一看说,这不都是高凤莲的吗?刘洁琼 心里一 惊,“我对蓉蓉说,你看见了吧,这次就是教训,咱俩必须跟老婆儿拉开距离,否则咱俩永远成不了咱俩。咱生活的年代不同,经历不同,感受也不同。老婆儿剪财 神门神土神牌楼神柱,我剪我的故事剪信天游,你就剪你的生活。”
信天游剪纸:《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
把最美的东西安在人脸上
延川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全国现代民间美术画乡,当地流传剪纸、刺绣、泥塑、面花……其中的布堆画尤为特别。
布堆画,又叫布贴花,也叫摞花或拨花,它源于陕北人的日常生活。过去有句俗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弥漫的黄土掩不住陕北婆姨的爱 美之 心,她们会把碎布剪成花,剪成动物,剪成小人,剪成花草,补缀到衣服鞋子上,是补丁,也是装饰。当生活一天天丰足,布堆画渐渐脱离实用功能,变身为纯粹的 装饰,再被艺术家的灵感浸润,布堆画终于成为艺术品。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民俗风情、花鸟禽兽……皆能入画。
2011年,刘洁琼的布堆画作品《沃土灵花》,获得了民间艺术的最高奖——“山花奖”金奖。
刘洁琼的作品被人概括为:浑厚圆润,体积感强,线条洗练夸张,拙中透巧,以意写神,充满浓郁黄土高原气息。无论是剪纸还是做布堆画,她都能随心所 欲,鱼身 上要饰莲花,鸟身上还要饰飞鸟,老猫肚子里装小老鼠,公鸡尾巴是一朵花,人的衣角是一只雀儿……没有草稿,一切来自心里,处处有神来之笔。
在刘洁琼家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幅十几米长的布堆画,每一双进门的眼睛都会被这画撞出亮光。画的名字叫《花仙子》,花仙子头顶牡丹,脚踩莲花,眼睛是 花,嘴 是花,脸颊上也有花,繁花之中是陕北延川的民俗生活,姐妹纺线,男女谈情,娃娃听房,鸟叫鱼游,牛羊猪兔满地跑。是写实也是祝福,处处有福禄寿喜大富大贵 的象征。造型变形夸张不拘小节,画面妙趣横生,朴拙而不失灵动,色彩搭配出人意料,每一个布块都像被注入了生命,恣肆生长,一派喧闹。
完成这幅作品,刘洁琼花了八个月的时间。
民间艺术看重的不是“像”,而是“美”和“趣”。刘洁琼说:“延川人有句老话,俊人的脸就像梅花朵朵,眨巴起来睫毛扑闪闪的像一对蝴蝶,黑溜溜的眼珠活像一对隔墙的毛毛狗。所以剪个人,就要把最美的东西安在人脸上,这人的眼睛,就要剪成个蝴蝶、牡丹花。”
布堆画:《嫦娥奔月》
布堆画:《沃土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