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言让流动儿童早日融入城市

event_asanawoman25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随迁的流动儿童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流动儿童已经增加到了2533万,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如何让他们早日融入城市、健康成长成了今年代表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平等接受教育是融入城市的第一步

3月10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来自北京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朱良玉说:“我希望未来的中国流动人口越来越稳定、越来 越幸福……使流动人口不再有漂泊之憾,能够融入城市,共享发展成果。”身为来自异乡的农民工代表,他最大的梦想是希望在北京出生的儿子将来能在北京参加高 考,“我相信这一个梦想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梦想,也是我们流动人口群体的共同梦想。”

同样是农民工代表、来自上海的周振波告诉记者:“农民工主要关注住房和子女教育两大问题,我今年带来的就是关于解决更多农民工子女读书问题的建议, 希望各地政府进一步放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政策。建议推广上海经验,按照父母对社会贡献大小、居住时间长短等来决定子女能否进入公办学校接受教育,让更多 农民工子女逐步享受到所在地的教育资源。”说到流动儿童城市融入,他说:“许多农民工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子女身上,只有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读书问题,让 孩子们融入城市,才能使更多的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

为什么农民工对孩子们能平等地接受教育如此看重?为什么他们迫切要把孩子送进公立学校读书?

一直关注儿童社会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常委、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告诉记者,流动儿童城市融入问题其实是他们的社会归属感问题,社 会归属感是指社会成员把自己归入某一地域人群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既有对自己社会身份的确认,也带有个体对该地域的投入、喜爱和依恋等感情色彩。流动儿童 对城市的归属感主要是孩子们在就读学校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中、学校集体活动中,乃至对城市的感受中形成的,而学校生活是他们融入城市最自然的过程。能让流动 儿童在流入地公立学校平等接受教育,流动儿童融入城市就迈出了第一步。他建议各级政府要把流动人口作为常住人口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给他们提供平等 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李秋带来的是关于突破流动儿童教育政策障碍的建议,她说:“地方政府应从正面的角度认识到,人口迁徙是城市 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是城市化进程必须要面对和妥善解决的问题,应采取包容、接纳、开放的态度,集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担当起流动儿童教育这 份历史责任。将流动儿童教育主流化,将流动儿童教育纳入城市总体教育规划中,推动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

让下一代在文化对望中健康成长

“流动儿童融入城市问题属于新移民现象,在融入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会遇到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想认识、行为习惯等诸多的不适应,但只要不人为地把孩子们拉开,城乡两种文化的对望,对下一代的成长更有利。”周洪宇代表说。

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告诉记者:“让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读书,其实可以起到一个相互激励的作用,一方面,城市孩子的见多识广、多才多艺可以提升农村孩 子的素质,而农村孩子身上的坚毅、节俭、勤劳、孝顺等品质,也会影响到城市的独生子女。当看到农村孩子在菜场边上读书,在夜摊的煤油灯下写字,城市的独生 子女会受到触动。”

李秋代表也在建议中写道:“从小生活条件优越的城市户籍儿童与来自贫困农村的流动儿童一起学习与生活,让他们从小就学会认识贫困,学习接纳流动儿 童,这应该成为我们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有利于城市孩子正常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城市学生宽容、接纳的态度,促进他们对世界差异性和多元性的了解。”

如何实现下一代在文化对望中健康成长,周洪宇代表对学校老师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流动儿童在迁徙中产生的自卑心理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但我们的老师一定要注意讲话的方式,严禁使用有歧视性的话语,因为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毛杰,曾当过十几年的教师,说到流动儿童城市融入,她深有体会:“这个问题关键在学校,我们在进行调研时发 现,学校教育对流动儿童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比如有的学校专门创设了读报时间,专门给这些农村来的孩子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还有的学校坚持家访,家 校联合培养孩子的自信。”她接着说:“从农村来的孩子一般学习都很刻苦,潜能很大,关键是学校和社会要给他们创设一个积极、友善、鼓励的环境。”

据了解,目前郑州市有90%流动儿童进入公立学校读书,2013年的小升初中流动儿童比例占到36.4%,从2013年开始,郑州还将逐步有条件地放开中考和高考,流动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政策壁垒正在被一一打破,而这样的城市已经越来越多。